近年來,青島市人大常委會按照“高峰引領、特色支撐”思路,不斷健全吸納民意、匯集民智機制,著力打造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的青島高地。
依托“國字號”帶動實現新發(fā)展。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支持我省首個、也是唯一一個“國字號”基層立法聯系點——黃島區(qū)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,促進其在建機制、布網絡、求實效上下功夫,不斷提升特色水平。兩年來,黃島區(qū)共上報立法建議831條,74條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采納,多次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記者會上點名表揚。
依托國家級基層立法聯系點資源優(yōu)勢,市人大常委會總結出一套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建設經驗,在市級基層立法聯系點全面推廣,促進聯系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。截至目前,聯系點數量由10個拓展到35個,實現了從鎮(zhèn)街、社區(qū)到基層司法執(zhí)法單位、商協會、律師事務所的廣覆蓋。
開門立法暢通“民意直通車”。“我們注意到,新修改的立法法增加專條對基層立法聯系點進行規(guī)定,在征求意見稿中這條表述是‘廣泛征求基層群眾和有關方面對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見’,最終通過的法律中將‘廣泛征求’修改為‘深入聽取’,這個調整非常符合聯系點定位。”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室處長張波說。
實踐中,市人大常委會落實立法法要求,深入基層一線,現場看、當面聽、直接問,并且把抽象條文用講故事的形式解讀出來,有效引導群眾提出建議。通過“深入聽取”方式,群眾提出的“房主應參與分享老建筑的保護與利用收益”“運用信息化手段講好老建筑故事”等建議被《青島市歷史建筑和傳統(tǒng)風貌建筑保護利用條例》研究吸納;“在農村兼職督學選聘上發(fā)揮鄉(xiāng)村賢達作用”“細化對兼職督學保障措施”的建議被寫進《青島市教育督導條例》……“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議變成法規(guī)里的一個詞、一句話,大伙兒都很高興?!逼蕉仁行潞渔?zhèn)立法聯系點一位群眾開心地說。
向“立法前”“立法后”兩端延伸。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拓展基層立法聯系點功能,向“立法前”“立法后”兩端延伸,在立法前問需于“點”、立法中問計于“點”、立法后問效于“點”。在開展《青島市物業(yè)管理條例》立法后評估時,通過多種方式組織聯系點提出意見,為客觀準確評價法規(guī)質量提供了第一手資料。在《青島市違法建設治理條例》施行前,專門到聯系點開展普法宣傳,為群眾答疑解惑,執(zhí)法部門在隨后查處重慶南路一處違法搭建時,僅通過下達通知書和約談,就順利拆除2000余平方米違建。執(zhí)法人員感慨,借助聯系點“以點帶面”進行普法宣傳,大大增強了群眾的法律意識,提升了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。
促進聯系點“家站點”雙提升。“工作中,我們將基層立法聯系點和代表‘家站點’工作深度融合、共同推進,實現優(yōu)勢互補、共同提升。”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室主任張桂芹介紹。
兩年間,市南區(qū)湛山社區(qū)克服地處老城區(qū)、辦公場所面積有限的困難,將聯系點面積增加到200余平方米,同時推動聯系點與代表聯絡站、社情民意收集、矛盾調處、宣傳教育、12345問題收集研判等功能一體化建設,豐富了基層民主的路徑渠道。
湛山社區(qū)是聯系點、“家站點”融合發(fā)展的一個縮影。今年新設立的15個“家站點”融合型聯系點和具備條件的10個街道、社區(qū)聯系點,正在加速實現融合,一批聯系服務群眾、弘揚法治精神的實踐平臺正在逐步建成。(方芬 賀嘉)